重走撒哈拉 -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这个奇女子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却又充满异域风情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并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于是就有了《撒哈拉的故事》。
初读这本书时,是在大学的图书馆无意中翻出来的,一打开便被她吸引。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自由,是我对三毛最初的感觉;原来安稳现世之外还有一个这样的世界,是我对撒哈拉最初的印象。我惊讶于三毛随时随地可以来一场所走就走的旅行,羡慕她的随性而为和率真洒脱。彼时的我,在大学内上课、下课、逛街、读书等等,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在学校争做好学生,在家里争做好女儿。所以可想而知,三毛的书带给我怎样的冲击力,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原来真的有人可以活的如此自由洒脱而无所畏惧。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全集由众多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读到《沙漠中的饭店》,我为她跟荷西在贫瘠之地却依然可以有滋有味的生活而感到开心;看到《哑奴》,我为他的不幸出身感到悲愤,在看到他虽身为奴隶内心却极度自由而不被束缚时,心中也充满欣慰和赞赏;看到那些《娃娃新娘》时,除了震惊和心疼,也是对当地人的愚昧无知充满愤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岁月静好,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不幸终会成为过去。
时隔十一年,重新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还是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有了不一样的感悟。读到《芳邻》时,为邻居们的不懂感恩而替三毛感到不值,却在合上书本之后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二十岁的时候读到这篇文章没有像今天这般气愤,也许就是二十岁的年纪看到的东西都是美好一面,三十一岁看到的结果却都是以现实世界的一套标准来衡量的。就像三毛,虽然也感到倍受困扰,却依然乐此不疲的帮助邻居们,依然选择彼此做朋友,就是因为她可以看到这些不被主流价值观所喜爱的邻居们身上原始的淳朴与美好。想到这些,开始惊觉原来自己已被现实磨平棱角,所幸一切尚早,愿自己可以始终保持一颗初心勇往直前。
愿我们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