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本书被公认为最易入门的艺术史书籍之一,是英国艺术史大师贡布里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9-2001)最著名的作品。1950年首次出版至今,已经是它的第十六个版本了。637页正文+413张配图,非常详实的内容。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这是一本伟大的作品,浅显易懂,而且有独特见解。

书封上,卢浮宫原馆长皮埃尔·罗森伯格(Pierre Rosenburg)的推荐词写道:“《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能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贡布里希爵士的《艺术的故事》就像《蒙娜·丽莎》一样,饮誉世界,把知识和享受传给人们。”

《作者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生于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美术史。1936年移居英国,进入伦敦大学瓦尔堡大学。曾任牛津大学斯莱德美术讲座教授,哈佛、康奈尔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于1972年被英王授封勋爵。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的故事》《秩序感》《象征的图像》等。

从在西班牙和法国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洞窟绘画,到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艺术,再到文艺复兴、现代艺术,作者贡布里希爵士一路娓娓道来。他的重点不在于教授你如何欣赏一幅名画、一件雕塑品,而是把艺术作品放在时间的轴线上去看待它们的变迁。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忠于事物完整样貌而形象僵硬的古埃及绘画与三千多年后的毕加索尝试绘出事物在人们心灵中的样貌之间是有共通之处的。而它们中间还经历了一个力求接近自然,对透视法、明暗法等等绘画技巧斤斤计较的文艺复兴艺术!悟到此处,不禁感叹。所以,作者在导语中即说:“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艺术的发展,总和同时代的信仰、政治、阶级地位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艺术的传承与突破又离不开那些始终充满热情与斗志的艺术家。看一路演变,奇妙又激动人心。

分享书中一段有趣的片段:我们有个很奇怪的习惯念头,总是认为自然应该永远跟我们司空见惯的图画一样。世世代代的人都看见过奔马,参加过赛马和打猎,欣赏过表现纵马冲锋陷阵或者追随猎狗驱驰的绘画作品和体育图片。

可是人们似乎都没有注意到一匹马在奔跑之中“实际显现出”什么样子。绘画作品和体育图片通常把它们画成四蹄齐伸,腾空飞奔 ——像19世纪伟大的法国画家热里科 (Gericault)的名画《埃普瑟姆赛马》中画的那样。此画出世以后,大约过了50年,照相机已经相当完善,足以快拍飞驰的奔马,所拍的照片证明,画家和他们的观众以往都弄错了。没有一匹马奔跑的方式符合我们认为非常“自然”的样子。一匹马的四蹄离地时,马腿是交替移动,为下一次起步做准备。

我们稍加考虑就会明白,若非如此,马就难以前进。可是,当画家开始运用这个新发现按照实际模样去画奔马时,人人都指责他们的画看起来不对头。这里说明人们的固定观念对艺术创作和欣赏带来的局限性。

当然,也有观察能力的正面例子,那就是我国东汉时期大名鼎鼎的铜奔马-马踏飞燕。其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仔细观察,四个蹄子的动作完全正确,可谓神来之笔。

这里的马身无论对错,对于作品完整性均是大大的提升,都说明了艺术家在呈现作品时奋力追求的那种合适的平衡。而具备清晰的头脑,提高分辨细微差异的感受力,就是出好作品的前提。

艺术关乎于美学,而美学又属于哲学范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学经。历史上那么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都有着勤奋好学的态度,学习各种学科来为绘画服务。绘画本身就是一门科学,需要融合很多别的学科来辅助。读了这本书后多多少少会对艺术有一个新的认识,至少以前那种浅薄的理解会有所改变,古典的并不是不可取,现代的也不是简单的几条线条随意组合,作品背后的历史和作品本身的意义和臆想的并不一样。